股市热了,你还能保持理性吗?
原创:注册估值师协会

在2024年7月25日,股市处于低迷之际,笔者写了一篇《向下有限,向上无限》一文,旨在为市场打气,给予投资者信心。彼时,市场一片阴霾,投资者信心受挫,而如今,市场却呈现出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当前股价普遍大幅上扬,众多股票估值迅速攀升,一些热门板块的市盈率更是达到令人咋舌的高度。与此同时,新投资者如潮水般涌入,成交量持续放大,市场交易活跃度爆棚,这种氛围不禁让人联想到过去那些市场过热的时期。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伟大的成就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股市的发展亦是如此。纵观历史,健康的牛市行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下,经过长时间的缓慢推进,逐步形成的。市场的上涨应该是一个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的价值也需要时间去成长和兑现。然而,许多投资者容易被眼前的快速财富增长冲昏了头脑,陷入了盲目跟风和过度投机的漩涡。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市场处于过热的情形,就会蕴含巨大的风险。股价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撑,就如同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崩塌。历史上,这样的教训数不胜数。投资者务必保持理性


首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明确自己是短期投机还是长期投资,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合理配置资产,切不可盲目跟风追高。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计划至关重要。投资计划应基于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和对自身情况的准确判断,包括何时买入、何时卖出、投资组合的构建等,并且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避免被市场情绪左右。


再者,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投资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资产,来平衡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同时,要时刻保持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股市中,贪婪和恐惧往往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当市场过热时,要警惕贪婪心理作祟,避免盲目追涨;当市场出现调整时,也不要过度恐惧,匆忙抛售。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股市的健康发展也需要时间和理性的浇灌。笔者始终对党领导下的中国经济向好发展抱有坚定信心 —— 从产业升级的持续突破、内需市场的深厚潜力,到宏观政策的精准发力与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推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韧性不减,这既是市场稳健发展的核心支撑,更是投资者穿越短期波动、把握长期价值的根本底气。同时投资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看待市场,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避免陷入过度投机的陷阱。普通的投资者也需要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用科学知识武装大脑,只有这样,才能在股市的浪潮中稳健前行,实现长期的投资目标


为方便更多的普通投资者学习专业估值知识,协会拟于近期开设上市公司估值基础入门的系列讲座,普及估值知识,也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久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附:直播课程大纲



模块一:估值入门——先搞懂“为什么要估值”



1. 估值是什么?——打破“专业术语壁垒”


  • 通俗解读:估值 = 给资产 “算合理价格”,像给房子估价、给商品定价一样

  • 核心意义:为什么说 “不懂估值,投资像蒙眼走路”?(结合 “高估值站岗”案例)

  • 常见误区

    误区 1:“股价低 = 估值低”(低价股 vs 高市盈率低价股)

    误区 2:“估值只看一个指标就行”(比如只看市盈率)


2. 估值的“底层逻辑”——你在给什么“定价”?


  • 核心原理:估值本质是“给未来收益算账”(企业赚钱能力、资产增值潜力)

  • 两类资产的估值差异:

    盈利型资产(比如持续赚钱的公司股票):看 “未来能赚多少钱”

    非盈利型资产(比如未盈利的成长股、特殊资产):看“未来潜力值多少钱”

  • 估值的“前提假设”:为什么同一标的,不同人估值结果不同?(假设不同导致差异)



模块二:估值基础工具——掌握“核心指标”



1. 最常用的“盈利类指标”:市盈率(PE)


  • 通俗理解:PE = 股价 ÷ 每股盈利,“多久能回本”的简化算法

  • 怎么用?

  • 静态PE、动态PE、TTM PE的区别(举例:用上市公司数据对比)

  • 不同行业的PE“合理区间”:为什么银行股PE 普遍低,科技股PE普遍高?(行业特性差异)

  • 实操技巧:如何查PE?(软件操作演示:同花顺、东方财富等免费工具)

  • 避坑点:PE“陷阱”——负PE、极高PE的背后原因(比如亏损公司、短期业绩暴增)

2. 资产价值的“锚”:市净率(PB)


  • 通俗理解:PB = 股价 ÷ 每股净资产,“买资产划不划算”的参考

  • 适用场景:哪些行业必须看PB?(金融、地产、重资产行业,举例:银行、钢铁企业)

  • 不适用场景:哪些行业PB“没意义”?(轻资产行业,比如互联网、服务业)

  • 实操:PB与“破净”的关系——“破净 = 值得买”吗?(结合历史破净股案例分析)

3. 成长与盈利的“平衡器”:PEG


  • 通俗理解:PEG=PE÷ 净利润增长率,“看估值是否匹配成长速度”

  • 核心用法:

    PEG<1:可能“估值低于成长”(举例:高增长低PE的公司)

    PEG>1:可能“估值高于成长”(结合过热市场中“高PEG追涨”风险)

  • 注意点:净利润增长率怎么选?(用过去3年平均增速vs未来预测增速的差异)



模块三:进阶方法——两类核心估值模型



1. 相对估值法:“找参照物”的简单高效法(适合新手)


  • 原理:“跟同类比,看谁更便宜”——用可比公司 /可比案例做参考

  • 具体方法

    可比公司估值:怎么选“同类公司”?(同行业、同规模、同盈利模式)

    案例实操:以消费行业为例,给某白酒股用 PE、PB做相对估值

  • 优缺点

    优点:简单、易上手,适合快速判断

    缺点:“参照物本身估值错了,结果也会错”(比如行业整体高估时)


2. 绝对估值法:“算未来现金流”的底层方法(理解逻辑为主)


  • 原理:“资产的价值 = 未来所有现金流的现值”(通俗讲:未来能拿到的钱,折到现在值多少)

  • 简化版DCF模型(现金流折现):

    核心参数:未来现金流、折现率(怎么通俗理解 “折现率”?= 你要求的“最低收益”)

    新手简化用法:不用复杂计算,掌握“折现率越高,现值越低”的逻辑(比如高风险标的要高折现率)

  • 适用场景:哪些标的适合用?(稳定盈利、现金流可预测的公司,比如公用事业股)

  • 避坑:新手别“死算数字”——重点理解“现金流是否可靠”(避免“虚增现金流”的标的)



模块四:行业差异化估值——不同行业“不能用一套标准”



1. 分行业估值逻辑:为什么“行业不同,估值指标不一样”?


  • 周期型行业(比如煤炭、有色):看“周期阶段”比看PE更重要(举例:周期高点高PE vs 周期低点低PE)

  • 成长型行业(比如科技、新能源):看“成长速度”(PEG、PS市销率)

  • 价值型行业(比如消费、公用事业):看“盈利稳定性”(PE、股息率)

  • 防御型行业(比如医药、必需消费):看“抗风险能力”(PE分位值)


2. 重点行业估值“口诀”(实操总结)


  • 消费行业:PE为主,结合“毛利率、净利率稳定性”

  • 科技行业:PEG+PS(未盈利时看PS),关注 “研发投入转化率”

  • 金融行业:银行看PB + 不良率,保险看PEV(内含价值)

  • 周期行业:PB + 库存周期(比如钢铁行业看 “吨钢利润 + PB”)



模块五:估值实操——从“算出来”到“用起来”



1. 估值“三步法”:新手也能上手的流程


  • 第一步:定标的——先选“适合新手估值的标的”(避免复杂行业,比如选消费、金融股)

  • 第二步:查数据——免费工具怎么找?(演示:东方财富Choice免费版、同花顺F10、雪球个股页)

  • 第三步:算与比——

    :计算PE(TTM)、PB、PEG(用Excel简单公式)

    :和行业平均比(比如某白酒股 PE vs白酒行业平均PE)、和历史分位比(比如近5年PE分位值,判断当前估值处于“高估 / 低估 / 合理”)


2. 估值“避坑指南”:新手最容易踩的5个坑


  • 坑1:用“单一指标”下结论(比如只看PE低就买入)

  • 坑2:忽略“财务造假”风险(比如虚增利润导致PE失真,教简单识别方法:看现金流是否匹配利润)

  • 坑3:“刻舟求剑”用历史估值(比如过去PE中枢10-20倍,现在行业变了,估值中枢上移)

  • 坑4:估值“精确到小数点”(新手不用算到 “精确值”,判断“大致区间”即可)

  • 坑5:忽略“市场情绪”的短期影响(估值合理不代表马上涨,避免“估值站岗”)


3. 实战练习:用真实案例做估值


  • 案例1:消费股估值(比如某知名食品公司,计算PE、PB,对比行业和历史)

  • 案例2:金融股估值(比如某银行股,看PB + 不良率,判断是否“破净合理”)

  • 案例3:成长股估值(比如某新能源公司,用 PEG判断估值是否匹配增速)



模块六:估值与投资决策——怎么用估值“指导买卖”



1. 估值与“买卖信号”的关系


  • 不是“估值低就买,估值高就卖”:结合“安全边际”(比如低估到什么程度买,高估到什么程度卖)

  • 不同投资策略的估值用法

    价值投资:找“低估 + 基本面稳定”的标的(举例:PE分位低于30%)

    成长投资:找“估值合理 + 高成长”的标的(举例:PEG<1.2,增速>20%)


2. 估值与市场周期的配合


牛市过热时:警惕“高估值陷阱”(比如全市场PE分位高于80%,多数标的高估)

熊市低迷时:关注“低估机会”(比如PE分位低于 20%,但要排除“基本面恶化”的标的)

震荡市:用估值“做波段”(高估减仓,低估加仓)



课程配套资源

1.工具包:

  • 免费数据查询指南

  • 估值计算Excel模板(输入数据自动算PE、PB、PEG)

2.案例库:

  • 不同行业估值案例(附真实数据和分析过程)

  • 常见估值误区案例

3.课后练习:

  • 每课时小测验(检验核心知识点掌握情况)

  • 实战作业(选1个标的,用课程方法做基础估值)



限时福利 | 掌握上市公司估值技能!

📌 超值学习机会
补贴价仅88.8元!点击“这里”填写表单,即可参与后续直播课程及直播回放,系统提升专业能力~

🎁 免费参与通道
觉得课程超值?想零成本学习?只需:
1️⃣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收集5个以上点赞;
2️⃣ 扫码添加小助理微信,发送截图;
3️⃣ 审核通过后,直接免费参与后续直播课程

undefined

✨ 立即行动,加速成长!
点击“这里”马上报名,或转发朋友圈解锁免费机会!